中小银行IPO主动撤回为哪般
6月26日,上交所官网显示,因江苏海安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保荐人国泰君安证券申请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根据有关规定,上交所终止其主板IPO审核。据了解,除海安农商行外,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内,已有三家银行撤回A股IPO。上述银行IPO主动撤回与哪些因素有关?IPO遇冷,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压力该如何缓解?
中小银行IPO上市再遇坎坷。
随着上交所一则公告的披露,海安农商行A股主板上市征程正式宣告终止。6月27日,调查发现,海安农商行的IPO审核状态已变为“终止”。这家位于江苏省的地方银行上市之路已长跑了七年之久,而回顾今年1月,亳州药都农商行同样选择撤回上市申请。自2022年1月17日兰州银行上市以来,中小银行IPO已连续29个月“哑火”。
海安农商行主动撤回IPO申请
6月26日,上交所发布《关于终止对江苏海安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沪市主板上市审核的决定》表示,日前,该行和保荐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向上交所提交了相关材料,申请撤回申请文件。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六十三条的有关规定,上交所决定终止对海安农商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沪市主板上市的审核。
从招股书来看,海安农商行此次拟公开发行不超过3.28亿股,全部为新股发行,不涉及股东公开发售股份。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该行资本金,以提高资本充足水平,增强综合竞争力。
作为江苏地区一家本土县域农商行,海安农商行排队上市已有七年,海安农商行自2016年12月便启动了上市辅导进程,并在2018年6月发布预披露申报稿,全面注册制实施后,海安农商行于去年3月完成平移工作。
但在这之后,海安农商行的上市进程并无明显的推进迹象,反而因财务报表超过了规定的时效性要求,上市状态被调整为“中止”。
停滞不前的上市进程背后是海安农商行经营承压的现状,该行2023年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该行营业收入为20.23亿元,同比下滑0.43%;净利润为8.61亿元,同比增长4.64%;净息差则从2020年末的2.50%下降至2023年末的2.02%。
在产业经济资深研究人士王剑辉看来,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中小银行寻求上市之路面临重重挑战。首要障碍在于业绩压力,全球经济放缓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使得银行业传统增长模式遭受考验,连续增长的预期难以维系,体现在财务数据上可能不尽如人意。与先前成功上市的同行相比,新近尝试上市的中小银行可能因处于不同经济周期,其经营劣势更为凸显,难以吸引市场足够的兴趣和资金支持。
两年内已有三家撤回IPO申请
据了解,除海安农商行外,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已有三家银行撤回A股IPO。
2022年2月,厦门农商行撤回IPO申请。该行回应调整上市计划是基于股权优化目的,意在利用调整期着力梳理并优化股权,为下一步稳健发展和再次申请上市筑牢基础。
同年4月,据证监会官网披露,江苏大丰农商银行首发上会未能通过,成为冲击A股IPO首家被证监会发审委否决的银行。
2023年2月,股票发行注册制正式启动。然而,一直在排队名单中的重庆三峡银行,并未出现在交易所的IPO平移名单中。2023年4月,重庆三峡银行召开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报告了暂缓实施此次上市计划。
2023年无一家银行IPO闯关成功。进入2024年1月,上交所公告,因亳州药都农商行及其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根据有关规定,上交所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而药都农商银行也成为注册制落地以来首家撤回IPO的银行。
在撤回申请之前,药都农商行的上市进程已处于“预先披露更新”阶段。该行启动A股上市计划可以追溯至2014年,撤回申请距离最初启动上市计划已过去10年。
至此,不到两年半的时间,已有厦门农商行、亳州药都农商行以及海安农商行3家银行主动撤回上市申请。
江苏地区一位区域银行董办人士表示,一些区域银行启动上市计划,补充资本并非第一动力,更多是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特别是当地政府希望本土的金融机构能突破主板上市“零”格局,而银行管理层出于上市信披等公司治理的压力,并不如外界预测般推动上市动力十足。
也有观点认为,一方面,上述银行IPO折戟或主动撤回,或与自身业绩不理想以及战略调整有关;另一方面,排队银行也担心,在当前银行板块估值低估的状态下,上市即遇新股破发的难堪局面,毕竟当前A股42家上市银行集体处于“破净”状态。
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等候上市的银行共有8家,上交所主板为3家,分别为湖州银行、湖北银行、昆山农商行,除湖州银行审核状态为“已问询”之外,其余银行均为“已受理”。深交所主板5家,分别为马鞍山农商行、广州银行、顺德农商行、南海农商行、东莞银行,审核状态均为“中止”,中止的原因为IPO申请文件中记录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
注册制下,市场更看重中小银行经营规范性、持续盈利能力和潜在成长性,分析人士认为,部分中小银行存在股权结构复杂、股权过度集中、关联交易复杂等内部治理结构缺陷,需要整改才能符合上市要求;此外,经济环境变化对中小银行的经营造成压力,如净息差缩窄、不良贷款率上升、盈利能力下滑等,导致财务表现不佳,也难以满足上市的盈利性和成长性要求。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认为,银行上市步伐有所放缓,主要原因可能包括市场对银行股的需求减弱、监管要求更加严格以及银行自身条件不足。一方面,市场对银行股的需求减弱可能是因为投资者对风险较高的银行股信心不足。另一方面,监管要求更加严格,银行需要满足更严格的上市条件和监管要求,这增加了上市的难度和成本。同时,银行自身条件也可能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自身的经营和管理水平。
“对于中小银行而言,上市之路的难点主要在于如何证明自身的盈利能力、信用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柏文喜认为,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银行上市策略可能需要作出一些调整。首先,银行需要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以适应更加严格的监管环境。其次,银行需要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和效率,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最后,银行需要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以适应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因此,中小银行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上市策略。
“A股市场中银行业已占据较高份额,市场对新银行股的吸纳能力有限,这促使中小银行在融资策略上需更加多元化,不能单纯依赖股权融资,而应探索债券发行、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手段,确保资本充足,”王剑辉进一步强调,长远来看。中小银行的发展策略应更加审慎和精细,需紧密跟随市场趋势,适时调整业务布局,专注于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精准服务特定客户群体,而非盲目追求规模扩张。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中小银行才能有效应对当前挑战,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李静
推荐
新媒体矩阵
-
客户端
-
微信
-
微博
-
今日头条
-
视频号
-
抖音号
-
一点号
-
百家号
-
企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