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银行要做深做细 “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
原标题:农商银行做深做细“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不仅要改进金融服务,而且离不开金融创新。
2024陆家嘴论坛近日在上海举办,银发经济与养老金融是专题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这使得做深做细“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越来越受到商业银行重视。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上述两项占比均较2022年底略有上升,显现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从目前的预测来看,预计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人,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客群在银行客户中的占比越来越大。相关专家日前指出,老年客群对个性化、多样化、优质化的养老金融服务需求将持续旺盛。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5月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提出,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规范发展,养老金融产品更加丰富,对银发经济、健康和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更好满足养老金融需求。
各地农商银行以客户的养老金融需求为出发点,以扩大养老金融服务覆盖面为依托,不断拓宽养老金融服务半径,持续打造有温度、有特色的适老化金融服务,推动养老金融贴近民生、贴近需求、贴近生活,助力百姓从“养老”到“享老”。
完善养老金融,要让适老化金融服务更加贴心。近年来,多地金融监管部门发布了银行业适老化服务的相关标准,引导商业银行的服务更加有温度,为老年客户提供便利化、智能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打破由年龄因素带来的“障碍”,帮助老年人守住“钱袋子”。在线上服务方面,有的银行机构遵循简洁、易用、稳定、智能的原则,为老年人打造“视、听、触”多感交互体验,有效解决“数字鸿沟”问题。
北京、上海、重庆、广州等大城市老龄化程度高,当地的农商银行在养老金融服务实践方面取得成效。例如,上海农商银行日前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该行在养老金融领域,重点聚焦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三大板块。一是养老金金融方面,该行代发养老金业务连续多年位列上海地区同业前列,截至2023年末,市场占有率全市排名第二,全年发放笔数增量全市第一,打造“安享心生活”养老金融服务品牌,推出安享“伴老账户”,以安享财富规划为载体,打造多元资产组合配置为核心的综合化、差异化、陪伴式特色金融服务。二是养老服务金融方面,积极打造养老服务特色网点,全方位提升厅堂服务适配性;持续完善线上服务,针对老年客户的特点和高频金融服务需求,持续迭代升级手机银行和远程银行;提供业务办理便利,部分网点增设敬老号码,并依托智能便携式机具,为行动不便的老年客户提供上门服务。三是养老产业金融方面,积极参与养老产业合作,打造养老金融生态圈。
农商银行做深做细“养老金融”大文章,不仅要改进金融服务,而且离不开金融创新。目前银行提供的养老金融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大多是在原有的个人金融产品的基础上简单改造,与老年人金融服务需求的匹配性有待提升。有专家指出,目前市场上的养老理财产品以传统的银行理财、保险年金为主,产品形式单一,且收益率普遍偏低,难以满足多元化的养老需求,创新型、综合型的养老金融产品供给严重不足。
养老金融服务在国内银行业发展时间不长,未来可拓展的空间很大。当前,不少农商银行提出了零售优先的发展战略,养老金融可以成为重点业务之一。场景建设是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面对老年客群,农商银行可以深耕银发金融场景建设,深入分析养老金融服务需求,想“老年朋友所想”,解“老年朋友所难”,为老年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化服务体验。针对老年客户养老需求的多样化特征、风险承受能力及现金流情况,打造养老金融专属产品体系,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责任编辑:杨莉
推荐
新媒体矩阵
-
客户端
-
微信
-
微博
-
今日头条
-
视频号
-
抖音号
-
一点号
-
百家号
-
企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