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特殊资产处置如何破局
近期,多家银行纷纷拓宽特殊资产出表渠道,通过创新模式与策略,积极搭建起与投资机构沟通合作的桥梁。什么是特殊资产,它为何会在新时代的金融浪潮中焕发新生?银行与投资机构该如何在这一领域实现互利共赢?
包括不良资产在内的特殊资产,对银行来说是“包袱”、是压力,但在那些以收购特殊资产为生意的投资机构眼里,这是他们的“淘金场”——带着变废为宝的希望冲进这个场子,不断修炼处置能力,发掘价值,寻求收益。
调查发现,多家银行近期都在发力特殊资产出表渠道的拓展和创新,积极举办推介会等活动,加强与投资机构面对面交流,不少资产管理机构、信托公司、券商踊跃参加,积极加入“朋友圈”,共同发力建设链接上下游的特殊资产生态圈。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游戏
相对于不良资产,特殊资产在银行领域还算是一个稍显小众的术语。其实,特殊资产的范畴要更广阔一些。“特殊资产不仅包括违约债权,也包括一些没有违约但价格产生波动以及偏离了应有价值的资产。”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银行业的不良资产仍是特殊资产中最主要部分。
近期,多家银行通过推介会等形式向投资机构推介多种特殊资产,抵押物覆盖商业房产、工业厂房、土地使用权、住宅性房产等,以及信用类的个贷类资产包、信用卡资产包等。以某股份制银行近日推介的一个普惠业务资产包为例,该债权转让规模近5亿元,涉及45笔贷款,资产覆盖了五级分类的全部类别,包括正常类2笔,关注类7笔,次级类17笔,可疑类5笔,损失类14笔。随着2023年相关监管政策首次将关注类贷款纳入不良资产转让范围,今年各大银行转让的资产包里,不良资产范围进一步扩大。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4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414亿元。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今年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将呈现加速趋势,预计整体处置规模会出现阶段性新高。
业内人士认为,银行通过不良资产处置,可以快速压降不良率,将腾出的信贷资源投向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行业企业,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管理金融风险最有效的时机并不是在违约之后,而是在实质违约发生之前。在资产价值发生重大变化时介入,不仅能有效降低违约发生的可能性,也能大幅减少违约造成的损失。因此,真正有效的不良资产管理对象,不应局限于已经发生违约的不良资产,还需要扩展到仍未出现违约,但价值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出现了重大变化的资产。”曾刚称。
个贷资产包备受关注
“银行经常会组织特殊资产推介活动,特别是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性银行。”北方一家AMC资深项目经理介绍。“我们最近比较关注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卖断式个贷资产包,相比反委托式,收购方有很大主动权。估计竞争会比较激烈,这个很考验接盘机构的处置能力。如果洽谈顺利,我们作为优先方,会跟劣后方合作收购。我是做资产处置出身,做了十来年催收和诉讼相关业务,纯电催还是有局限的,拿了这个包主要看劣后方的能力了。”
个贷特殊资产投资是今年的热点之一。某资深业内人士表示,市场上银行转让的个贷资产包有不少是反委托式。
“银行有不良率方面的考核,所以在关键时点前要把一些不良资产转让出去,但是AMC不见得愿意接。那就有一个反委托,就是AMC将它买下后重新委托给银行,让银行自己去收,相当于不良清收责任还在银行手里,AMC只是当了一个时点上出表工具,帮银行把不良率指标粉饰一下。”上述资深人士称。
“卖断式处置对接盘方要求高,需要有高超的风险处置能力才可以赚钱,在价值发掘方面发挥真正的作用。”该人士介绍。
一家股份制银行资产保全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整体看,正常的包成交价比起拍价高(溢价空间)10%至20%是有可能的。”
近日,银登中心发布的《2024年二季度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统计》显示,2024年二季度不良贷款转让明显提速,挂牌量和挂牌业务规模环比出现大幅增长,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成交业务规模更是激增5倍多。
业内人士预计,随着贷款总量持续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银行特殊资产剥离和表外资产回表压力会越来越大;同时,考虑到地方中小银行改制重组,银行不良贷款仍将保持惯性增长态势。未来一段时间,特殊资产不管从供给端,还是从交易端,增长趋势都将持续。
持续发力“生态圈”建设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特殊资产处置业务分工不断细化,专业性日益增强,单一机构难以覆盖,需要聚合资源、形成合力。建设“生态圈”,构建特殊资产处置行业链、畅通处置路径,成为业内加速探索的方向。
“围绕特殊资产交易链的各个环节,与多家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地方商业银行建立了合作机制,可为各类资产交易提供量身定制的融资产品与服务,助力提升项目的成交率和竞价率。”北京产权交易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与全国资产管理公司及各地资产管理机构、信托公司、保险公司、融资租赁、小额贷款公司等建立了紧密合作,旨在增强在特殊资产处置领域的服务能力。
多家银行表示,将沿着生态化方向,推进特殊资产经营。
对于生态圈各方,目前的主要难题是定价(估值)问题。业内人士表示,特殊资产本身具有“标的类型异质化、资产范围不清晰、未来收益不确定”等非标属性,其清收处置往往受到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综合影响。“估不好、估不准、估不快是特殊资产估值所面临的三大难题。”平安银行特殊资产管理事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特殊资产估值定价一般就是模拟处置回款,这是不良处置过程中的难点之一。行业采取了一定的技术赋能手段,多是对个人业务比较有效果,对公业务上的技术应用还差一些。”北京某银行资产保全部负责人表示,而与个贷领域相比,对公领域不良资产处置难度更大,清收更加困难。
“我们构建了自己的估值模型,用于资产包评估。”多家地方资产管理机构人士透露,近年来一直利用内外部手段,加大对估值体系的完善和升级。
责任编辑:李静
推荐
新媒体矩阵
-
客户端
-
微信
-
微博
-
今日头条
-
视频号
-
抖音号
-
一点号
-
百家号
-
企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