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钱太少”引不满这些银行缘何化身“铁公鸡”
分红是银行回报股东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涉及银行自身内源性资本补充,如何平衡好分红与资本补充的关系,正考验着银行的能力。2023年度银行分红格外引发外界关注,一面是,在业绩承压背景下,有银行提高分红比例并宣称不再降低的决心;另一面则是,部分银行分红比例较少引发不满的真实写照。
分红冷热不均
在息差收窄、业绩承压的背景下,银行股东分红问题尤为引发市场关注。
据了解,目前大型银行现金分红比例基本在30%左右。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此前透露,该行“希望能继续保持比较好的分红,30%的分红比例不会变”。
不过,相较于全国性银行,受制于资本补充渠道等因素的限制,部分中小银行分红比例相对偏低。调查发现,近期多家中小银行因分红问题引发市场关注。
以华润银行为例,该行结束十余年未分红的局面,2023年度拟进行首次分红,本是利好消息却因临时下调分红金额而引起舆论关注。根据华润银行6月14日公布的修改后的分红方案,该行将每股现金分红0.05元(含税)的预案调整为每10股分红0.42元(含税),分红总金额也从4.27亿元降至3.58亿元。
而港股上市银行徽商银行也遭遇股东“中静系”突袭股东大会,分红“暗战”剧情再现。此前徽商银行发布公告披露两份临时提案,根据提案内容,“中静系”旗下公司WealthHonestLimited建议徽商银行将2023年度现金分红比例由原定的15%提升至30%,并追溯调整2016至2022年的分红率至相同水平,预计分红总额将超过百亿元。不过,根据6月29日的股东大会投票结果,该临时提案被否决。这并非“中静系”首度对徽商银行董事会的分红方案提出异议,相似的剧情曾在2016年股东大会、2017年股东大会“上演”,结局也如出一辙——“中静系”提高分红的提案均未获得通过。
“银行利润部分用于分红,部分用于支撑未来业务发展。”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表示,一般来说,中小银行发展潜力尚未耗尽,倾向于留存更多利润支撑发展。同时,相比大型银行,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匮乏,也更依赖利润补充资本的方式。综合来看,中小银行的分红比例普遍低于大型银行。
小股东反对“无效”
银行分红常常要兼顾股东利益和自身发展需求,虽然部分银行分红比例较低的方案最终获得股东大会通过,但在表决期间也遭到个别股东的反对。
例如,苏州农商行2023年度A股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18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3.25亿元,占该年度归母净利润的比例为18.62%,这一分红率创下该行近七年来的新低。在近期该行股东大会的表决中,该方案虽然获得通过,但反对比例却为4.6435%,其中持股1%以下的普通股股东,反对比例更高达11.27%。
对于现金分红比例低于30%的原因,苏州农商行此前表示,该行正处于转型发展阶段,留存未分配利润将作为内源资本和业务发展资金,推动战略发展规划实施,支持业务发展及结构优化,提高抗风险能力。
据了解,无锡农商行、贵阳银行也出现类似情况。
薛洪言认为,站在股东的视角,分红属于近期收入,留存再发展对应远期收入,理论上本无实质区别,也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就近两年的市场环境看,行业发展不确定性增大,市场风险偏好下降,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投资者更看重分红带来的即期收入,故而对分红比例较低的行为较为排斥。
分红与利润留存如何“平衡”
有银行选择“一掷千金”,也有银行“精打细算”,在分红比例的安排上,中小银行往往陷入让利股东和促进自身发展之间的“两难选择”:一方面,上市银行高分红有利于回报投资者,提振银行股价;另一方面,分红过高则不利于银行利润留存,可能会影响银行自身发展。
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表示,今年来,多家中小银行分红减少或分红比例不高的原因主要还是自身经营状况和资本充足率水平情况来决定,分红减少或分红比例不高或将影响股票长期估值定价,但分红较高会影响经营现金流和资本充足率,造成短期的银行经营压力。
廖鹤凯认为,分红比例在当期利润的30%左右比较合适,但银行还是要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和后续发展进行预判,以保障业务平稳运营为前提来平衡好分红派息及利润留存间的关系。
“鉴于股息率对银行估值有直接影响,对上市银行来说,保持稳定的分红比例预期非常重要。”薛洪言建议,至于多高的分红比例更合理,需要结合近五年发展规划和资本补充渠道进行统筹考量,以满足监管要求。需注意的是,可持续发展始终是首要因素,为迎合市场偏好而刻意提升分红比例并不可取。
责任编辑:李静
推荐
新媒体矩阵
-
客户端
-
微信
-
微博
-
今日头条
-
视频号
-
抖音号
-
一点号
-
百家号
-
企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