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新”工作有力拉动投资增长支撑绿色转型
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两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且正面效应还在不断显现,有力拉动投资增长,有力释放消费潜力,有力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有力提升民生福祉,有力支撑绿色转型等。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两新”政策(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总体进展成效的相关情况。
“两新”工作连接供需两端,既惠企又利民、既利当前又利长远,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对这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7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提出一系列加力支持“两新”工作的政策举措。
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两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且正面效应还在不断显现,有力拉动投资增长,有力释放消费潜力,有力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有力提升民生福祉,有力支撑绿色转型等。国家发改委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原材料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0%、14.9%、9%;与市政建设密切相关的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投资增长23.5%;全国新增智能化社区废旧物资回收设施5900多个,报废汽车回收量421万辆,同比增长42.4%。
全面出台配套细则
“两新”工作推进顺利,最能起证明作用的就是相关消费品销售量的快速增长。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乘用车零售量为190.5万辆,环比大幅增长10.8%;其中,非常亮眼的是新能源汽车零售量为102.7万辆,环比大幅增长17%。此外,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由降转升,8月份销售额同比增长3.4%。
目前,“两新”工作进展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全面”。
一是“两新”政策配套细则全面出台。在全国层面,加力支持“两新”的若干措施发布后,设备更新项目申报通知,以及工业设备、用能设备、环境基础设施、营运船舶、营运货车、新能源公交车、农业机械、老旧电梯等8个领域设备更新实施细则,汽车、家电、电动自行车、家装厨卫等4个领域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细则,这些配套举措已经全部印发实施。
在地方层面,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5个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已经出台加力支持“两新”的实施方案,同时印发了各类地方配套实施细则,超过140份。运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两新”的政策体系已经构建完成,为今年乃至今后的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二是国债资金全面下达。设备更新方面,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地方审核、国家复核”原则,优化支持方式,简化审批流程,筛选出4600多个符合条件的设备更新项目,设备更新领域1500亿元国债资金已分两批全部按相关规定和程序安排到项目。消费品以旧换新方面,国家发改委会同财政部,综合各地区常住人口、地区生产总值、汽车和家电保有量等因素,合理确定资金支持规模,消费品以旧换新领域1500亿元国债资金已于8月初开始全部下达到地方。
三是支持政策全面启动。截至目前,各部门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10条加力措施已经全部启动,各地也配套出台了一系列细化落实举措。比如,北京、天津、上海等20个地区出台了个人消费者汽车置换更新政策。江苏、浙江、湖北等31个地区均已实施新的家电以旧换新补贴,京东、天猫、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全面参与家电以旧换新。
强化资金监管保障
财政资金保障和监管是加力推进“两新”工作的关键环节,对有序推进“两新”工作至关重要。而加力支持“两新”工作资金投入大、涉及领域多,更要强化资金监管,保障资金安全。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赵长胜向记者介绍,财政部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时下达超长期特别国债和设备更新贷款贴息资金,分批次直接向地方安排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并切实做好资金保障和监管工作。
据悉,在国家发改委牵头综合各地区常住人口、GDP、汽车和家电保有量等因素,确定各地区资金规模后,财政部第一时间按60%比例向地方预拨900亿元资金,并要求各省抓紧将预算资金分解下达至同级有关部门或下级财政部门,有效保障各地及时启动相关工作。同时,财政部密切跟踪各地工作进展情况,实时掌握资金使用进度,并根据地方实际工作进展情况,及时下达剩余600亿元资金,有效保障中秋、国庆期间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资金需求。
同时财政部及时下达大规模设备更新专项资金,收到国家发改委转来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设备更新项目清单后,财政部第一时间启动预算下达程序,下达相关资金,并要求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按照项目实施进度及时拨付资金,保障相关项目有序实施。
赵长胜表示,财政部配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建立了定期调度机制,密切跟踪政策实施进展,压实各地项目和资金管理的主体责任,并且明确资金使用“负面清单”,要求相关资金不得用于平衡预算、偿还政府债务或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三保”支出等,并通过线上监控、线下核查等具体举措,防止资金挤占、挪用,让“真金白银”的政策落到实处、早见成效。
此外,国家发改委还制定了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新”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两新”资金全链条管理规定,确保相关资金真正用于“两新”工作。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抓好办法实施,通过开展联合调研督导等方式,重点摸排各地区各领域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确保资金符合投向。对于个别地方出现的骗补贴、套补贴、挤占挪用资金等行为,将会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重视资源回收利用
在“两新”工作的推进过程中,更新换新淘汰下来大量的落后产品设备,处理不好可能带来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新的问题。对此,国家发改委等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废旧物资回收循环利用问题,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来解决污染浪费等现象。
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不断完善。针对回收渠道不够完善等问题,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深入推进垃圾分类网点与废旧物资回收网点“两网融合”,提高可回收物分类准确率。截至目前,全国建成回收网点约15万个,各类大型分拣中心约1800个,有效解决了过去回收网点不够、不完善的问题。
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不断强化。针对废旧资源再生利用质量不高等问题,国家发改委深入开展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60个废旧物资循环利用重点城市、100个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等项目的建设,引导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进一步集聚化、规模化发展。截至目前,全国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59%,废钢铁、废有色金属等10种主要再生资源利用量每年都在大幅增长,废钢铁每年利用量已经达2.6亿吨。
循环利用体制机制不断健全。针对企业在抵扣减税方面的难题,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持续推进资源回收企业向报废产品出售者“反向开票”,从而降低回收企业经营成本。针对困扰行业多年的用地难题,国家发改委指导各地把废弃物回收设施纳入市县国土空间规划,为回收循环利用提供用地支撑。针对不规范小作坊污染环境问题,深入实施退役动力电池等综合利用规范条件,大力畅通线索举报渠道,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坚决打击“作坊式回收拆解”等环境违法行为。
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相关部门优化二手车交易登记管理,完善相关资源进口标准和政策,构建国际化回收循环利用更大的体系。同时强化生产者责任延伸,支持企业建设回收废旧产品的逆向物流体系,推进退役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高效利用,支持组建中国资源循环利用集团,推动设立全国性、功能性资源回收利用平台。
“国家发改委着力做好回收循环利用这篇大文章,加快构建覆盖各领域、各环节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持续畅通资源回收利用链条,推动实现‘去旧更容易,换新更便捷’。”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韩静
推荐
新媒体矩阵
-
客户端
-
微信
-
微博
-
今日头条
-
视频号
-
抖音号
-
一点号
-
百家号
-
企鹅号